与2017年同期相比,2018年元宵节夜间华北区域总体为偏南风,相对湿度升高,大气层结稳定,扩散条件更为不利。
但是,长期以来针对固定污染源和机动车的减排体制机制,对于交通运输污染综合减排有很大的不适应性。综合来看,相关发言和提案议案,聚集结构性调整这一深层次问题,呼吁尽快制定并严格执行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作战计划。
全国一盘棋,比如将能源富集的山西、西北地区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借助清洁电气化、加速脱碳化、能源高效化等措施,推动能源转型。在骆沙鸣看来,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也可以倒逼企业在能源使用方面的转型升级。在京津冀, 2017年PM2.5年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39.6%,58微克的北京蓝成为人们争相晒出的朋友圈。只有坚持全面、系统、精准治理,才能真正打赢蓝天保卫战。目前,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已经进入攻坚期,新老环境问题并存,生产与生活、城市与农村、工业与交通环境污染交织,末端治理减排空间越来越小,环境压力居高不下。
农工党中央今年对长三角、珠三角等多地进行了专项调研,发现部分地区、部分时段空气质量超标问题仍然突出,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以公路货运为主的运输结构尚未转变,污染物排放量大。交通结构方面,近年来,我国交通运输污染已经成为最主要的大气污染源之一。把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作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项目的优先选项,中央财政将加大对长江经济带防护林体系建设、水土流失及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等工程的支持力度。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四)加大专项对长江经济带的支持力度。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预算安排,调整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分配结构,完善县域生态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加大对长江经济带的直接生态补偿,重点向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上游地区倾斜,提高长江经济带生态功能重要地区的生态保护和民生改善能力。让保护环境的地方不吃亏、能受益、更有获得感,充分调动市县级政府加强生态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研究实行绿色信贷、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政策,探索排污权抵押等融资模式,稳定生态环保PPP项目收入来源及预期,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和机构参与中长期投资建设。把长江经济带生态补偿与保护摆在优先位置,强化宏观与系统的保护,加快环境污染治理,加快改善环境质量,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以绿色发展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六)充分引导发挥市场作用。推进生态环保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明确省以下流域治理和环保的支出责任分担机制,对跨市县的流域要在市县间合理界定权责关系,充分调动市县积极性。二、中央财政加大政策支持(一)增加均衡性转移支付分配的生态权重。(四)建立流域上下游间生态补偿机制。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推动形成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工作格局,强化财政职能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创新体制机制,促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省以下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对涉及生态环保等领域相关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管理,引导各责任部门协调政策目标、明确任务职责、统筹管理办法、规范绩效考核,形成合力明显增加对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的投入。对生态环境质量变差、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件、主要污染物排放超标、实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不力和生态扶贫工作成效不佳的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对转移支付资金予以扣减。支持流域内上下游邻近省级政府间建立水质保护责任机制,鼓励省级行政区域内建立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责任机制,引导长江经济带地方政府落实好流域保护和治理任务,对相关工作开展成效显著的省市给予奖励,进一步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
指导意见提出,通过统筹一般性转移支付和相关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建立激励引导机制,明显加大对长江经济带生态补偿和保护的财政资金投入力度。通过统筹一般性转移支付和相关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建立激励引导机制,明显加大对长江经济带生态补偿和保护的财政资金投入力度。
以建立完善全流域、多方位的生态补偿和保护长效体系为目标,优先支持解决严重污染水体、重要水域、重点城镇生态治理等迫切问题,着力提升生态修复能力,逐步发挥山水林田湖草的综合生态效益,构建生态补偿、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市县财政部门要结合自身实际,明确本地区工作重点,切实抓好落实。
工业化城镇化集中地区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优化水资源配置,强化饮用水水源保护,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满足生态系统完整健康的用水需求。在支持开展森林资源培育、天然林停伐管护、湿地保护、生态移民搬迁、节能环保等方面,中央财政将结合生态保护任务,通过林业改革发展资金、林业生态保护恢复资金、节能减排补助资金等向长江经济带予以重点倾斜。指导意见明确,到2020年,长江流域保护和治理多元化投入机制更加完善,上下联动协同治理的工作格局更加健全,中央对地方、流域上下游间生态补偿效益更加凸显,为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提供重要的财力支撑和制度保障。三、地方财政抓好工作落实(一)统筹加大生态保护补偿投入力度。中央对省级行政区域内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省份,以及流域内邻近省(市)间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省份,给予引导性奖励。(三)实施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修复奖励政策。
按照中央引导、自主协商的原则,鼓励相关省(市)建立省内流域上下游之间、不同主体功能区之间的生态补偿机制,在有条件的地区推动开展省(市)际间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试点,推动上中下游协同发展、东中西部互动合作。为推动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和治理,财政部日前发布关于建立健全长江经济带生态补偿与保护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
对岸线周边、生态保护红线区及其他环境敏感区域内落后产能排放整改或搬迁关停要给予一定政策性资金支持。附全文:关于建立健全长江经济带生态补偿与保护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财预〔2018〕19号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省(直辖市)财政厅(局):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推动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和治理,建立健全长江经济带生态补偿与保护长效机制,制定本意见。
水源径流地区要以山水林田湖草为有机整体,重点实施森林和湿地保护修复、脆弱湖泊综合治理和水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增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水质修复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探索建立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和治理方面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整合机制。
省以下各级财政部门要紧密结合本地区的功能定位,集中财力保障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的重点任务。到2020年,长江流域保护和治理多元化投入机制更加完善,上下联动协同治理的工作格局更加健全,中央对地方、流域上下游间生态补偿效益更加凸显,为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提供重要的财力支撑和制度保障。(五)完善财力与生态保护责任相适应的省以下财政体制。要做好信息发布、宣传报道、舆情引导等工作,形成人人关心长江生态保护的良好氛围,有效调动全社会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二)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对长江经济带的直接补偿。(三)健全绩效管理激励约束机制。
探索推广节能量、流域水环境、湿地、碳排放权交易、排污权交易和水权交易等生态补偿试点经验,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吸引和撬动更多社会资本进入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同时,对参照中央做法建立省以下生态环保责任共担机制较好的地区,通过转移支付给予适当奖励。
中央财政加强长江流域生态补偿与保护制度设计,完善转移支付办法,加大支持力度,建立健全激励引导机制问题处理(一)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以省大气办名义交被督查市政府,抄送被督查市环保局。
1、城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原煤散烧清理取缔情况。10、省环保厅双随机抽查企业及厅领导批示的有关环境信访案件。督查组工作人员由各市环保局抽调,每市抽调8人(每组每轮督查参加4人,其他4人轮换),抽调人员应为各市、县环境监察业务骨干(在编在岗且持有行政执法证件)。相关市环保局需书面反馈督办问题整改情况,逐一销号。
对有关地方环境违法问题长期不解决或屡查屡犯的,将纳入省级环保督查内容。城市建成区35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替代实施情况。
(三)省大气办根据督查情况及时编发简报,重点反映各地工作中好的措施和做法、督查中发现的突出环境问题及处理情况。冬季封土实施情况。
为认真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法》,强化大气环境执法检查工作,实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确定的目标,切实改善我省环境空气质量,打赢蓝天保卫战。(二)督查工业企业等大气污染源污染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文章发布:2025-04-05 15:04:04
本文链接: http://bkcvl.onlinekreditetestsiegergerade.org/vxl73/0005.html
评论列表
全文如下:湖北省环境保护厅文件鄂环发〔2018〕5号2018年全省环境保护工作要点一、总体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和环境保护部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安排部署,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持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和推动环保事业,把管党治党责任贯穿生态环境保护全过程,掌握全省环境底数,刚性明确环境底线,以改革创新筑牢环境底板,严格管控和全力消除重大环境风险隐患。
索嘎